首页

美脚视频免费网站

时间:2025-05-29 15:42:52 作者: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浏览量:15677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与探月、探火相比,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

  探什么?

  根据规划,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工程目标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方面,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

  “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韩思远说,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起源、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

  怎么去?

  据了解,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

  其中,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完成发射后,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并在近距探测段“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有何难?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火星“绕、着、巡”探测,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探测目标不同,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

  一方面,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韩思远表示,对此,工程将采用“边飞边探边决策”的策略,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

  另一方面,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韩思远指出,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任务难度巨大。

  此外,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韩思远称,距离地球远、多目标探测、任务周期长,对轨道设计、能源管理、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攻坚克难,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揭开更多宇宙奥秘,增进人类认知。(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王毅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第五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

联合新闻网7日称,台军8天内已发生5起自伤案。除了上述两起外,据台媒2月29日报道,台陆军第六军团指挥部所属542旅联兵一营战车第一连黄姓下士在家附近的车内轻生。接着,蔡英文办公室一名卫兵于3月1日晚间执勤时持枪自戕,震惊岛内。3月2日台陆军航空第602旅的赵姓下士离家后未返家,当天晚上被发现陈尸在树林中。

人民日报连发4篇重磅评论,传递的改革信号非同寻常

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动画的潜力也不断拓展。正如著名导演黑泽明所言,艺术无国界,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动画电影尤其如此。(完)

COP29能源日:多方聚焦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

同时,对乘坐G8388“大黄山”品牌列车的旅客,联动推出“高铁+景区住宿”旅游优惠套餐;共同开发“大黄山”自由行、“平天湖”赛事游等三天两晚精品旅游线路;深度打造安徽省内小环线文旅特色高铁旅游列车,全面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体系。

截至202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85.8万人

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表示,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核技术应用产业是中核集团谋求中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助力未来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中核集团始终高度重视与湖南省的战略合作,未来将继续与湖南省、衡阳市一起,携手打造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高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共同擘画“三高四新”的美好蓝图。

甘肃康县:小小食用菌焕发绿色农业发展新“蘑”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在大陆打拼事业、创业安家,书写生动温暖的两岸故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